【柳氏医派】柳燕:博古通今 仁爱济世——忆大爷爷柳吉忱

复健王  复健王的自留地  2021-10-11 15:21:14

博古通今  仁爱济世

——忆大爷爷柳吉忱

柳燕

1979年,我以栖霞三中应届考生名利前茅的成绩,被山东省中医药学校录取。父亲送我入学,路上,父亲说先去拜见你大爷爷,再去学校报到,然后给我简单讲了讲家谱,说到已离休的大爷爷,言语间满满的敬重。

一进门就见一位有学者风范,淳厚儒雅的老人笑意盈盈的迎过来,落坐客厅太师椅上,先是详细问询了老家亲人长辈的安康,然后就静静地听着我父亲说话,嘴角微微抿着,时不时地点点头。当我父亲告诉他我考上了中医药学校时,马上用赞许的目光看向我,很是高兴的样子。这是16岁的我第一次见到大爷爷,竟然没有一丝丝初次见面的陌生感,他慈爱亲切宽厚和善,感觉这应该就是我的亲爷爷,让我有一种归属感(我爷爷在我7岁的时候已故)。

在以后上学的日子里,经常周末去大爷爷家里玩,身姿纤瘦挺直、面容清秀姣好、言行举止如大家闺秀般的大奶奶总是在忙前忙后做饭,那时候用的还是散煤炉子,大奶奶会多蒸煮几个馒头,她说不一定什么时候就会多几个人吃饭,后来我发现,这是给远道而来的求诊者准备的,大奶奶看守着炉子,我抱着还是婴孩的朝晏弟弟,围坐在炉子边,大奶奶会给我讲很多故事,记得有一次讲到大爷爷在抗日期间,有时会被伪军持枪逼迫去诊病,最危险的一次是参加抗日活动时腿部受伤,是大奶奶及时赶到连背带拖救回家的,每每讲起这些过往经历,坐在旁边椅子上眯着眼睛的大爷爷总是默默听着,话语并不多,也许他的思绪随着大奶奶的娓娓道来已经飞向了那遥远的岁月里。

因为家里总是不间断的有病人来访,我更多的时候是坐在桌子旁边看大爷爷给病人诊病,看累了会头枕着胳膊趴在桌子上,起初的时候,当时的我其实看不懂也听不懂,但我就是愿意呆在那里不愿离开,新奇地看着大爷爷与病人交谈,大爷爷对每一位求医者都有问必答,不厌其烦,问诊时语气温和,耐心细致,处方时思考斟酌,凝神专注,最后了又详细地交代病人煎药时间、方法等注意事项。坐在他的面前,那稳如磐石的坚定神态传递出来的讯息,能让人自然而然地感到安心、放心。在整个诊病过程中,我能感受到大爷爷对遣方用药胸有成竹,那份笃定的自信,我想病人也必定是能感受到的,给予每一位求诊者战胜疾病的信心,这也应该是医者仁心的一部分吧。

记得有一对父子带着患有“小儿脑积水”(解颅)的宝宝来求诊,俩人风尘仆仆,焦虑疲惫,两双凄楚期待的眼神,诉说着辗转求医的艰难历程,大爷爷依旧专注耐心地倾听,安抚病人及家属是大爷爷面对每一位求诊者的必然环节,用博爱的胸怀宽慰体谅理解,让他们释放并稳定情绪。当打开患儿头上的毛巾后,我震惊了,可怜这么弱小的生命被摧残,征着同意我轻轻地小心翼翼地摸了摸患儿的头颅,竟然软软的,大爷爷仔细看过后,说这个病已有治愈经验,是可以治好的,患儿爷爷的眼睛一下子就亮了,连声说,太好了太好了,找到您就找到希望啦,您是我们最后的期望!开好了处方再嘱咐患儿家属怎么喂药后,大爷爷又打开患儿的衣服,手把手教他们在患儿的后背捏提拉,整个过程自始至终,小宝宝望着这个和蔼可亲的老爷爷,一直都没哭没闹,结束后,患儿爷爷要付诊疗费,被大爷爷坚决拒绝了,他们感激不尽千恩万谢的带着处方走了。我知道,这不过是大爷爷分文不取,诊治的众多病人中的一位而已。再次见到那位宝宝的爷爷是深秋后的一天,我刚到大爷爷家的院子就见到他往外走,脸上的皱纹是舒展的,愁苦已不见踪影,地上是一袋子地瓜和花生。

后来在我从事临床工作后,发现在中医药高等医药院校教材《中医儿科学》19854月第1版中,收录了大爷爷治疗“小儿脑积水”的效方,现录于此:脑积水治方——加味封囟散。

方剂来源】柳吉忱经验方

 【药物组成】柏子仁120g,天南星30g,防风30g,羌活30g,白芷30g。  

【使用方法】上药共为细末,每次60克,以猪胆汁调匀,以颅裂部位,摊纱布包括。干则润以淡醋,每日一换。

【临床应用】本方以其培元补肾,益气养血,疏风解痉之功,而用于肾元亏虚之解颅(小儿脑积水)。

【验案举例】例一:肾元亏虚案

 高某,男,5个月,莱阳人。1966716日。

患儿由儿科转来,确诊为脑积水。证见颅缝开裂,前囟宽大,青脉暴露,头额前突,目无神采,白睛显露,黑睛如落日状,形瘦颈细,指纹清淡,口唇淡红。

证属肾气亏损,气血两虚,而致解颅。治宜培元补肾,益气养血,佐以疏风、温通、利湿、解痉之法。予加味封囟散。

处方:柏子仁120g,天南星30g,防风30g,羌活30g,白芷30g。共为细末,每次用60g,以猪胆汁调匀,按颅裂部位,摊纱布包扎。干则润以淡醋,一日一换。

1966724日,患儿家长欣然陈述,仅敷药二料,囟封颅合,诸证若失,嘱其经常捏脊,以冀培补脾肾,强督脉益脑髓。另有多例病例不一一赘述。

3年的时间里,有许多个类似的场景,大爷爷仁爱体恤、谦逊淳厚的修为,深深地刻在我的脑海里,如涓涓细雨慢慢地㓎润着我,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我的从医生涯。

多年后的今天,当我对中医药学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敬畏,当中医药学历经非典和新冠状病毒的洗礼,被国家最高层面领导再次高度重视,把中医药的传承提上日程,我想,传承已经不单单是理论、技术与方法的传授与承接,同样重要的还有仁心仁爱理念的传输与继承,这才应该是中医药传承的真正的灵魂和内涵所在吧。

【注】本文原载于黄海数字出版社《最美莱阳》2021年9月第1版。